周末刘士余主席痛批高送转,高送转个股开盘集体重挫。从盘面上看,雄安新区、京津冀、污水处理、环保、水利等板块涨幅居前;高送转、黄金、氟化工、次新股等板块跌幅居前。
据证券日报,证监会将继续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原则,严格上市公司“高送转”监管。
4月8日,刘士余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在全世界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近些年来,上市公司似乎愈发“慷慨”,以往堪称超高送转的“10转10”已沦为起步价,“10转30”也不再罕见。然而,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这个“游戏”,玩转高位减持。高潮散去后,给普通投资者留下一地鸡毛。刘主席的表态,或许意味着,高送转面临的监管压力或将进一步增强。
机构解读>>>
天风证券认为,近期高送转出现一些伴随股东减持计划的案例,有一定负面效应,因此高送转个股主题投资中要尽量避免这些有减持计划的个股。
华鑫证券认为,A股历来有炒作高送转的氛围,虽然高送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由于诸多投资者对公司股价“填权”预期的存在,高送转股票往往会受到投资者追捧,从而使得股价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不错的涨幅,但2016年年报高送转题材却受到诸多质疑。 质疑声主要来自于部分高持股比例的公司股东借高送转之机,减持套现,造成投资者的恐慌。高送转的炒作向来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需要明白每年高送转行情运行逻辑的变化,来甄别当年的“假”高送转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上市公司是优秀企业的代表,是民族企业的脊梁,是资本市场的基石。然而,有一些上市公司不珍惜、不自重,成为市场乱象的制造者和帮凶,它们无心主业、不务正业,专攻斜门歪道、投机取巧,为了配合市场炒作,一些上市公司无视监管、践踏法律,它们或被大股东、大机构、大资金游说绑架,或干脆内外勾结,大玩资本运作、股权倒腾的游戏:一是通过任性大额定增、跨界并购,玩概念、编题材,操纵股价、从中渔利;二是通过资本公积金大比例转增(例如,每10股送20股、送30股),吸引散户跟风、拉抬股价,进而配合大股东或大机构减持抛售,从中获取暴利。这两种情形的最终买单者都是小散,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也是很邪恶的。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近日,刘士余的一席话,对疯狂的高送转行为敲响了警钟,特别对那些“伪高送转”的上市公司起到了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长期“铁公鸡”给予了表态,并对不分红的“铁公鸡”要严肃处理。由此可见,从刘士余的一席话来分析,既要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趋向,鼓励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又要打击A股市场中“伪高送转”的情况,而那些打着高送转名义,背后实施减持套现的行为,更可能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但从另一种角度分析,高送转并不能够一票否决,对于那些成长性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合理高送转的行为还是没有问题的。引导A股市场走向价值投资的道路,确实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股市要健康成长,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要获得均衡式的发展,仍需要严监管、提升违法违规成本的配合,同时更需要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在业绩大幅下滑乃至亏损的情况下,进行高送转的举措,这并非合理的高送转,而其高送转背后,或许离不开大股东减持套现等目的。然而,纵观这些年的市场情况,这种“伪高送转”的上市公司,还是为数不少的。或许,对于这类“伪高送转”的情况,确实需要列入重点监管的范围之内。也不能够全面否定高送转的意义。在具体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成长能力较好,盈利能力获得了实质性的改观,而此时此刻,并不反对上市公司采取高送转的策略。至于价格相对偏高的真正成长股,此时采取高送转的策略,或许更有利于后市股价的上涨,给市场带来炒作的想象预期。很显然,与“伪高送转”的情况相比,这类高送转的策略,尤其是合理的高送转策略,还是值得市场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