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政策及相关数据
1、暂停熔断机制
2016年元旦刚过的短短4个交易日里,指数出现了两次熔断,导致股市停牌。故1月7日,证监会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证监会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希望以此缓冲下跌的情绪,起到正面的作用。而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故证监会听从民意,果断暂停熔断机制的做法还是值得赞赏的。显然证监会不喜欢这样的下跌。
图1 2016年 1月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摘自证监会官网)
2、限制大股东减持
为了进一步打消市场对于大股东大规模解禁的忧虑,证监会在1月7日及时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暂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希望以此有效缓解了集中抛售压力,对引导股票交易恢复供需平衡、重塑投资者信心产生了正面作用。
《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如此规定,可以说兼顾到市场和大股东双方利益,即既能稳定市场预期,又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可见,这不失为一种有效化解此重大利空的好方法。
图2 2016年 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摘自证监会官网)
3、注册制改革解读
当时还有一重大利空,注册制3月就启动,这次狼来了吗?是否将极大拉低股市整体估值?面对如此焦虑,证监会立即在1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关于注册制启动时间,证监会回答:3月1日是指全国人大授权决定二年施行期限的起算点,并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改革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在完成有关制度规则后另行提前公告。
注册制是不是一步到位?证监会回答: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
面对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制度,肯定不会一蹴而就,必须要有一个缓冲过程。因此,注册制对股市的影响,短期变化不大,主要体现在长期上。所以我们短期的忧虑心态,需要调整。所以这也算是证监会及时下发的一处药剂,想以此防治感冒。
图3 2016年1月1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摘自证监会官网)
4、行政处罚
面对股市的继续下跌,证监会的行政手段也越加严厉,1月22日发布一份行政处罚:1宗信息披露违法案、1宗信息披露违法及在限制期限内买卖股票案、1宗操纵股票价格案和3宗内幕交易案。
这一手段,更多是在强化了前面提到限制大股东减持的规定,以及打击内幕交易,希望以此给予市场更多信心。
5、1月29日新闻发布会
面对股市继续下跌乃至急速下跌,1月29日证监会为了传达给市场更加强烈的信心,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了很多关于2016年1月的情况汇报。
1)融资融券情况
截至1月28日,融资融券余额9149亿元,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处于安全状况: 一是客户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25.5%,仍远高于150%的预警线。二是客户日均平仓金额为4946万元,较去年日均水平下降47%。三是客户融资余额主要分布在市盈率相对较低的标的股票。
显然,证监会就想告诉我们:融资融券没问题,安全的很,放心了吧,不需要再疑神疑鬼的。
2)股票质押回购
图6中,截至1月28日,证券公司开展的场内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融资余额为7000余亿元,整体平均履约保障比例约249%,低于平仓线的融资余额为200余亿元
也就是说,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也是很安全的,不需担心!
3)大股东减持
图6中,2016年1月4日至1月28日,已有389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东增持计划,增持股份数量为10.23亿股,增持金额116.69亿元。而大股东减持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减持数量约占去年同期的16.05%、减持金额约占去年同期的19.12%)。
显然,证监会想说明的,这可是咱们发布了限制大股东减持规定的成果。言外之意就是,证监会不仅仅是说到了,更是做到了。
图6 2016年1月29日新闻发布会—股票质押回购和大股东减持(摘自证监会官网)
4)投资者开户
在图7,即使是2016年1月持续下跌的行情中,依然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到这如此寒冷的冬天里。市场投资者数量突破1亿,这是一个可喜的数据,说明国民越来越注重财富增值。
另外一种情况更令我们欣慰,在投资者参与程度方面,1月份以来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虽呈每周下降趋势,但持仓情况表现却相反,期末持仓投资者数量在每周均有小幅增长,1月份总共增长11.94万。
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投资者都嗅到了股市春天来临的味道了,他们已经相信这是股市底部区域,真正的用钱去行动,去抄底了。
5)交易结算资金情况
在图7,2016年1月4日以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累计转入24973亿元,累计转出23052亿元,净转入1921亿元。
虽然不含公募基金、保险资产管理等特殊机构投资者资金变动情况,但这样数据已经令我们开心不已。不是吗?这样的下跌行情下,竟可以净转入1921亿元。只能说明一点,目前的点位,不仅看多的人数开始增加,而且实际投入的金额也在增多。如此这样的表现,底部应该就在不远处了。
图7 2016年1月29日新闻发布会—投资者开户和交易结算资金(摘自证监会官网)
6)注册制解读
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家对注册制的理解,再次提到:实施注册制后,更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注册审核重在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必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会对发行人股票的价值和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其实就是注册制真正重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这个不也正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吗?如果信息披露能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相信未来将是好股好价,有利于价值投资,是珍珠的一定有机会让你亮晶晶。也肯定能印证了那句老话,潮水退了才知道谁是真正在裸泳。目前很多业绩预增个股已经发布2015年业绩预增公告,还有正陆续发布业绩快报,股市行情启动后,它们肯定就是这次舞台演出的明星。
图8 2016年1月29日新闻发布会—注册制解读(摘自证监会官网)
6、小结
显然,在如此连续下跌的行情下,连续跌破多个信心关口,3000点、2850点、2844点等,各种婴儿底、婴儿胎记,都是那么不堪一击。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谁敢对股市有信心。于是我们便问:股市未来路在何方?
证监会显然深谙其中的道理,没有信心,股市很难启动,更谈不上走的更远,这样与管理层期待的慢牛行情就背道而驰了。因此,近期证监会及时出台各种政策,以及发布的各项数据,明显只有一个目的,一定要缓解投资者情绪,稳定投资者信心。
二、货币政策
治病,只有精神上的鼓励和治疗,可以有所提升,但是要真正治好,则离不开吃药。也就是物质上也要给予足够的补充,才能有更好的精气神,打败病魔。
那这一药方就是货币政策,具体如何,我们继续解析。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我们在《恐慌性下跌之后,你一定想知道2016年股指将何去何从?》该文中,提到的几个要点如下:
1)政策面
12月18-21日,中央经济会议上一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直接决定了2016年股市政策方向。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优化金融结构的实施意见》重要文件;
12月25日,新上任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阐述了2016年几大任务:建立战略新兴板、增加新三板挂牌数量、规范发展四板和股权众筹、鼓励中国科技型企业回A、推进实施注册制等等;
2015年最后时刻,注册制3月1日起实施,IPO新规2016年1月1日执行。一个“扩大”、一个“显著”,板板显示2016年大扩容。
国家为何不断提出扩容,主要是因为结构调整转型阶段,实体经济堪忧,大量企业需要资金,资本市场可以源源不断提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成为必然。
但是如此重担,如此板板即将抽血,市场信心脆弱,肯定表现出不堪重负。2016年初这一幕幕大跌就是例证。为此,上文中证监会动作频频,无法就是要挽回信心。
2)资金面
市场如此重负,怎么办?仅有证监会的这些动作是不够的。
其实,管理层早有准备,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在历年中央经济会议货币政策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仅次于2008年定调2009年的“适度宽松”;“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仅次于2013年定调2014年的“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3)小结
面对如此局面,管理层打算一手让市场大幅度抽血,另一手又要维持巨大流动性。但问题是,能否如此顺利,两手都做到很平衡,难度可想而知。在当前股市连续下跌的背景下,只好暂时要稳住投资信心。
而要市场真正企稳,那就要看管理层另外一只手能否发挥作用,释放更多流动性利好的政策了。
2、利率
央行自2011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8次下调利率,最近一次下调是2015年10月,最新的存款基准利率为1.5%,货款基准利率是4.35%。
相比之前,目前的利率已经是较低,因为美国一直在加息,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短期内央行很难再降息。
图9 2011-2015年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资料来源:同花顺软件)
3、存款准备金
央行自2011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8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一次下调是2015年10月,最新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3.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17%。
2015年底和2016年初,市场一直有降准的预期,但是央行迟迟未能出台,主要是基于过去2015年已经大量使用宽松货币政策,而从2016年开始有所调整,改为更多使用其它灵活运用的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等。
图10 2011-2015年存款准备金(资料来源:同花顺软件)
4、M1M2
我们看到2015年的M2一直稳步上升,年底达到了13.3%,这也是一个不低的数字。而M1整个2015年一直出于上升过程中,M1和股指一直能有同步的过程。故虽然2015年6月后股指已下跌,但M1一直上涨,所以从货币量来看,管理层一直是在支持货币宽松的政策。
图11 2011-2015 年M1和M2(资料来源:同花顺软件)
5、公开市场操作
即使利率较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很低,M1M2也不差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持续下跌行情中,显然停留在2015年10月的这一次调整,肯定是不够的。这也不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方针。
这其实是央行在操作思路和方法上的转变,由粗犷的数量型工具,转变为价格型工具,大量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见图12中,我们统计了央行1月份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情况,累计净投放30425亿元以上,按照 2015 年 12 月底人民币存款余额 135.7 万亿元估算,效果已超过降准2个百分点。
而从投放的速度上,1月第一周投放2000亿,第二周是3400亿,第三周是16025亿,第四周是9000亿。主要投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周,这和股市下跌情况很吻合,因为第三周跌破2850点,而第四周更多跌至2638点,可见央行用实际行动在释放流动性,增加信心,以此维稳市场,故本周五出现了一个大阳线。
图12 2016年1月央行数据(统计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
三、技术面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看看技术面上大盘的K线情况。
1、上证日线
在2016年新年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出现了一个大阴线,同时跌穿了30日线、60日和120日线,这是一个杀伤力超强的一阴穿三线形态,预示后市将是一波大跌行情。
果然,整个2016年1月几乎处于持续下跌的行情中。在出现触发熔断机制的2个大跌后,1月8日出现一个长下影线,似乎在预示着股市反弹,但因为该K线出现的位置处于离30日线不是很远,故其反弹的作用不强,果然下影线次日就被打掉,所以说这是失败的“单针探底”。
而1月14日出现的低开大阳线,股指已接近2850点,此点附近是强支撑,加上这样一个强信号的K线,股指有机会企稳.接下来的股指跌至2844点后立即反弹,并出现了一个倒转锤头的反转形态,之后连续2日表现出十字小阳星企稳迹象。
但我们知道一个V型反转的形态未必那么稳固,需要再次下跌形成一个双底的结构,这样的底部才会更扎实和更稳固。
确实如此,1月26日跌破前期企稳的平台,连续下跌,低至2014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点2638点。此处形成了一个单针探底的反转形态,接着次日在前日单针探底形态的下影线内出现1个小阴线,形成了一个金屋藏娇的反转形态,之后随着证监会新闻会上对多个数据解读,又一次出现低开大阳线。接下来就看MACD能否金叉成功了。
如此这样的下跌,目前已经远离30日线,加上多个反转形态的出现,尤其是单针探底的底部非常有可能就是短期乃至未来很长时间的底部。为何这么说,请见下面对图14中2013年6月的行情解读。
图13 2016年1月上证日线
2013年6月的上证指数,在连续下跌后于6月25日出现了一个单针探底形态,次日一个十字星小阳,又形成了一个金屋藏娇的反转形态。正是基于这样的多个反转形态的出现,果然接下来股指继续反弹。
而目前大盘出现的形态是否和2013年6月底部出现的形态非常相似,历史很有可能重演,所以从日线技术形态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底部。
图14 2013年6月上证日线
2、上证周线
目前,从上证周线上看,股指自2015年7月份跌破30周线后,一直在30周线下方运行。其中前面一次的反弹,于12月31日该周线正好触及30周线,但因为周线一直没能走多,未能形成有效突破30周线,故导致之后迎来的是一波连续下跌行情。
随着连续下跌,目前已经逼近250周线的2604点,这里毫无疑问是强支撑点位,所以仅从周线上看,目前点位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可以说大盘底部就在不远了。
周线技术面上的唯一风险就是MACD刚刚死叉3周线,一般情况下需要下跌5-7周后才有机会迎来反转。按此技术推断,未来2周很有可能是小阳小阴的反复行情,之后结合春节的各种因素,才有望真正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图15 2015-2016年1月上证周线
3、上证月线
从月线看,上证的2016年1月的月K线是一个大阴线,并且连续跌破了30月线和120月线。而目前月K线的收盘价为2737点,与120月线的2755点很接近。可见从月线看,120月线这里存在强支撑,和30月线的2824点形成强大的支撑区域。因此可以预见,大盘的底部区域也就在这附近。
图16 2015-2016年1月上证月线
另外深证成指、沪深300、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的K线形态很相似,就不在做深入剖析,大家仅需看上证指数分析即可。
四、总结
从近期证监会出台的系列政策和相关数据解读,不管是暂停熔断机制、出台限制大股东减持规定、以及注册制的解读,还是发布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大股东减持、投资者开户、股市交易金额结算等情况说明,无不都是希望从精神层面给予投资者信心,借此稳定股市行情。
而2016年1月份央行虽然没有直接采用诸如降息、降准等常规的货币政策,却是采用更多价格型工具如SLO、MLF、逆回购等,释放更多流动性,其作用不亚于降准,尤其是2016年1月的第三周和第四周,释放资金高达2.5万亿,所以在流动性加速放大和不断累积的作用下,有望对股市稳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最后在技术面上,我们看到上证指数日线的底部和2013年6月底部非常相似,有望和2013年6月底部一样迎来反弹行情。在日线上强力支撑点位在2638点。而上证指数周线的强力支撑点则是2604点,月线的强支撑点是2755-2834点。因此汇总日线、周线和月线分析,在技术面上的底部强力支撑区域应该是2604-2834点。
那就是说,结合政策面、证监会和央行的动作,以及技术上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前A股大盘的点位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或者说底部也就在不远处了。接下来,若如愿发动反弹,反弹目标应该是30日线附近3187点附近,能否有效突破看后市量能及宏观面再做判断,仅仅从技术面上看在3200点附近有多条均线压制,故在反弹至此的短期压力较大。
任何底部推测都仅仅是推测而已,逻辑判断再正确,而市场也未必正好如同逻辑判断的轨迹运行,所以底部的任何操作务必严格控制仓位,最多不能超过30。因为此时的任何决策一定要小心谨慎,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同时低仓位对自身而言,可以令后市的操作更加有的放矢。(文章来源:老余看股市)